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2022年专题>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中村镇中村村动真碰硬解难题 蓄势赋能激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05 18:29:00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中村村下辖6个自然庄、12个村民小组,850户2600余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有党员114人。总面积58.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46亩、林地25000亩。今年以来,中村村党总支把“清化收”行动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全力攻坚,“清”出了规范秩序,“化”出了发展活力,“收”获了群众满意,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提振了发展底气。


面对困境,路在何方

长期以来,中村村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三大困境:


   资产资源多,集体收入少

辖区有两个煤矿,鑫基煤业未生产,长期拖欠合同款1300余万元;中村煤业合同履行不到位,欠合同款575万元。有机动地407.7亩,但长期由村民无偿耕种。有279间商铺,但多为长期低价出租,村集体收入不多。


  闲置资产多,有效利用少。

辖区内中村粮站、电影院、外贸站等县属资产长期闲置,没有盘活利用,甚至影响了村容村貌。


  债权时间长,回收困难大。

村内债权达1103.85万元,多为欠款年限长、回收困难的债权。

面对这样的困境,中村村“两委”班子决定动真碰硬,盘活用好闲置资源资产,全面抓好“清化收”行动,轻装上阵,满血复活,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攻坚克难,法从何来

“四法”清合同,亮明家底

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采取查阅会议记录、走访历任村“两委”干部等措施,一份一份找合同,一条一条审内容,共清查整改不规范合同128份,其中资产类合同111份、资源类合同17份,合同总数占到了全镇的51.6 %。主要采取了“四个办法”抓规范:


重新签订法


共重新签订合同112份,其中资产类合同100份,全部为房屋租赁合同,共涉及248间3720㎡,每年租金34.78万元;资源类合同12份,主要是与煤矿之间的合同。


终止合同法


共终止合同14份,其中资产合同11份、资源类合同3份。


司法诉讼法


涧河旅游开发合同已进入诉讼程序。


协商追偿法


沁和能源中村煤业历欠合同款,目前正在通过协商追回款项。

“四缴”化债权,甩掉包袱。

清化收行动,“清”是手段,“化”是核心,“收”是目标,重点在“化”,难点在“化”,百姓关注的热点也在“化”。中村村在2021年底的债权是1103.85万元,债务是1539.13万元。在工作中采取了四缴”办法化解债权。

宣传动员,主动上缴

发放《致广大村民朋友一封信》《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大喇叭、标语、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引导村民主动上缴,营造“清化收人人参与,村发展户户受益”的浓厚氛围。

包联到户,专人收缴

村“两委”通过认真研判,列出明细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摸清债权存量、结构、分布等情况,分片包联,各负其责,上门收缴。

限期还款,督办催缴

对上门收缴无效的,下达《催收函》,责令其限期还款。

依法依规,强制清缴

对拒不执行村集体决定的村民,实行提级管理,通过镇政府在法庭设立的“清化收”工作调解室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依法进行诉讼。

目前在清收债权方面,共发放书面通知函139份,通过现金收回、兑拨顶账、诉前调解、虚拟债权化解等方式,共化解债权768.43万元,占债权总额的70%,占全镇总额的20%。在化解债务方面,通过现金支付、兑拨顶账、账务核销、化解虚拟债务等方式,化解债务1166.48万元,占债务总额的76%,占全镇总额的23%。

“三 +”创增收,鼓足腰包

党建+物业,发展物业经济

根据商业网点星罗棋布的特点,实施“党建+物业管理”模式,做大做强物业经济。对全村200多个门面房全部建立了工作台账,内容包括所处位置、面积、经营类目、效益及租金等。改变以往统一定价的方式,按照面积及经营类目,经过科学测算,按每间门面房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租赁,每年为村集体多增收3万余元。

资产+入股,享受股金红利

将闲置的砖厂、土地等资产资源入股到裕东兴猪场、沁泽焦化厂等企业,每年获得固定分红总计27.31万元。

平台+公开,公平公开交易

依托中村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将房屋、土地出租和资产入股等,全部在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收回的276.35亩集体土地,已全部在产权交易平台挂网,通过实施分级定价交易,每年能增加收入2.13万元。


蓄势赋能,未来可期

今年以来,村“两委”班子紧抓“清化收”行动政策契机,通过清家底、化债务、增收入,把“一锅粥”变成“一本账”,收获了发展加速度,为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积蓄了力量。

1

干部“腰杆子”挺直了,干事创业更有激情

“清化收”行动解决了以往“两委”班子不愿碰、不想碰的问题,各类矛盾纠纷更少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更高了,业务能力也更强了,有效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村里“家底子”敞亮了,产业发展更有实力

清化收”行动,让“三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公开更加透明,为村里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文化资源,中村村从农业和旅游上发力,一是积极推动边坡耕地整理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引导群众参与香菇种植;二是重点实施涧河康养旅游项目,加大七星潭、玄真洞等生态溶洞和丹坪寨、舜帝庙等文化古迹的开发力度,赋能“文旅康养名镇”建设。

3

集体“钱袋子”变鼓了,民生实事更有保障

过去村里没钱没积累,“两委”班子经常“有计难施”,深陷“无米之炊”的困境,现在给村民办事也有了底气。投资445万元完成镇区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了管网老化、村民吃水难题,受益群众1300余户3000余人。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主街道路面硬化,投资515万元实施乔家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优化了人居环境。

4

治理“牛鼻子”牵住了,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通过“清化收”行动,摸清了家底,理顺了机制,把该管的集体资产管起来,把该化解的债务化解掉,把该收的费用收上来,把该挖的潜力挖出来,探索出一条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激活了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