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镇巡礼

龙港镇青龙村: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3-12-26 09:44:30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青龙村位于沁水县城西,331省道穿村而过,全村210户,550口人,耕地1300亩,林地9500亩,辖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村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先后荣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森林康养人家”、“省级卫生村”等多项荣誉。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今年以来,青龙村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兴民、文明实践,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高站位筑堡垒 唱响党建引领曲

青龙村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探索党建治理创新机制。坚持“信念至上、发展至上、人心至上”的理念,坚持为政以德,以身作则。抓好三支队伍。对党员,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考评设岗定责,开展系列活动;对网格员,重点培树对象,发挥重要作用,全村网格化管理;对代表,鼓励引导好建言献策,批评监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组织生活方式,积极发展青年优秀村民、积极分子,为党员发展注入“活水”。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创新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班子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增强党组织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产业振兴绘蓝图 唱响富民强村曲

青龙村通过党支部领办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设施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土地流转、种苗培育、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实行全过程统一管理,全方位统一指导,设施蔬菜产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为老百姓解决了后顾之忧。从2010年建棚到现在,青龙村蔬菜大棚已由起初7栋试验种植发展到目前的600多栋,每栋大棚收入从几千元到一万多元,总收入达400-600多万元。户户增收,人人致富,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2020年,青龙村建起了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成西红柿酱厂,对蔬菜大棚自产的西红柿进行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的建立,是青龙在设施蔬菜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积极尝试,不但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进一步实现了增收致富。

在设施蔬菜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基础上,青龙村放眼长远,积极探索,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于2014年开始着力打造农林文旅康养产业——青龙山庄,建成了各种娱乐、健身、体验项目和部分休闲客栈,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观光。

从“一穷二白”到“典型示范”,青龙村不断立足实际,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思维,构建起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梅河流域的固镇、孔峪、上苏庄3个行政村共建成蔬菜大棚500余栋。推动整个梅河流域辐射形成了总标栋达1100余栋蔬菜大棚、年产值1000余万的设施蔬菜产业经济带,形成了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文明实践强阵地 唱响文化生活曲

青龙村积极发挥省级文明村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全面梳理整合阵地资源,重新规划设计,建设了功能完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要求,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明确实践站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配备专兼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管理人员,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不断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深化文明实践、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为文明城市添彩助力。积极开展美化家园、敬老爱老、健康知识普及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辖区内积极为村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急难愁盼”的现实困难,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文明新风已蔚然成风。

不断健全“一约四会”(即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结合实际,制定了新村规民约以及“四会”章程,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充盈群众心田。同时,广泛开展“新乡贤”“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文明创建无终点,扬帆起航再出发。新征程上,青龙村将持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丰富活动载体,优化创建质量,巩固创建成果,健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始终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精神、奋进的姿态,全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成为主旋律,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