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南麓的沁水大地,孝良村以文明为笔、产业为墨,通过筑牢阵地、丰富活动、强基产业,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激活发展的“金钥匙”,为强化文化引领作用提供了鲜活经验。
一、建强阵地筑根基,让文化有“栖身之所”
文化阵地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孝良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文化引领的主阵地,整合资源建成集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藏书千册满足村民阅读需求。投资15万元修缮文化综合广场,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安全保障,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服务。通过“建好、管好、用好”阵地,使其成为宣传政策、涵养乡风、凝聚共识的“精神家园”,为文化引领筑牢硬件基础。
二、丰富活动聚人心,让文化有“鲜活表达”
多元文化活动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关键。孝良村组建3支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线上”转发文明资讯扩大影响,“线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活动:“元宵节八音会”传承民俗文化,“清明祭英烈”厚植家国情怀,“学雷锋树新风”弘扬志愿精神,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树立身边榜样。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次,解决群众问题78件,在潜移默化中将文明理念融入村民生活,以文化活动凝聚发展合力,让村民在参与中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产业增效强支撑,让文化有“发展底气”
文化繁荣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孝良村以产业升级为文化建设注入持续动力。2023年在全县探索试点“集体托管土地”模式,蹚出山区乡村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集体增收11.2万元。2024年,深耕产业发展并延伸产业链条,投资300万元实施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及应急救援体系项目,建成日烘干能力达200吨的烘干塔,配套1500吨储粮仓,实现全链条闭环服务,村集体增收13.5万元。2025年土地全托管项目再添发展新动能,800亩宽窄行种植技术落地,同时通过线上专家服务,在土地播种、施肥、打药、除草等全流程实现网上监控作业,实时跟踪长势并精准改良,实现科学管理,让文化建设底气更足、活力更强。(供稿 畅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