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部门动态

配优乡镇编制资源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发布时间:2025-08-27 17:12:36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为落实省市关于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相关要求,沁水县委编办积极探索乡镇间编制资源统筹调剂机制,持续提升编制使用效益,为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解放思想,重构乡镇编制框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乡镇人员编制配置结构性矛盾及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以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抓手,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理清编制统筹调整思路,重构“基础+统筹+周转”编制框架,为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可靠路径。

因地制宜,建立科学编制体系。结合部分乡镇人口集中、地域狭长、矿产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等特点,建立科学测算体系,精准优化编制分配。一是强基础,突出保障。结合乡镇岗位目录及应急管理、综合执法、农技农机农经等专职人员配备要求,反复测算岗位基础用编,明确以省里规定的基础编制上限50%为测算标准,重点保障乡镇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基本职能履行和日常运转。二是重实际,突出差异。注重编制与乡镇主要职能、实际工作量匹配度,以户籍人口为核心权重,兼顾辖区面积、行政村数量,结合乡镇功能类型、经济发展及承接的全县性重点项目、重大工作等差异化配置。同时考虑各乡镇在公共安全、信访维稳、生态环保等工作中的差异赋予适当权重,确保均衡协调。三是建周转,突出统筹。深化运用县级事业编制“周转池”使用管理经验,将测算未尽编制纳入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明确使用范围、期限和程序,进一步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多管齐下,护航编制调整落地。同步制定编制与人员调整匹配方案,建立稳妥过渡保障措施。对人员未调整到位的给予3至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通过统筹使用乡镇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资源,将周转编制分配至超编乡镇在一定周期内使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超编人员消化,保障乡镇引才、招录(聘)等工作正常开展。

此次统筹编制资源调整,不仅建立了更科学的乡镇编制测算体系,更在严控总量、动态平衡前提下,强化编制横向调剂力度,打破“一刀切”平均分配模式,推动编制从“编多事少”向“编少事多”乡镇流动,实现人员编制与基层治理需求精准匹配,显著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供稿 中共沁水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 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