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沁水县委编办立足职能定位,以“三管齐下”的举措精准发力,通过严控总量、优化配置、强化监督,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激活机构编制管理新动能。
严控总量,筑牢编制管理“总闸门”。规范机构设置,严格执行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限额管理规定,从严控制机构设立。全面清理规范议事协调机构,通过合并同类项、取消冗余设置,县级议事协调机构精简84.7%,有效避免职能重叠和资源浪费。加强编制管理,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编制总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编制使用核准制度,坚持“先核编、后进人”原则,真正做到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先审后进”,以刚性约束把好编制管理“总闸门”。
优化配置,激活编制资源“驱动力”。坚持民生优先,深入调研全县各校师生配比,落实教师编制总量控制备案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编制壁垒,让县域内师资配置更均衡。针对新建的“沁水县新城小学”“沁水县桃园小学”“沁水县桃园幼儿园”,提前做好编制保障,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群众“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向基层一线倾斜资源,鲜明树立“基层优先”导向,通过“减上补下”方式,加大编制向乡镇的投放力度。统筹调剂乡镇编制,解决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重点强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的工作力量,让编制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强化监督,拧紧编制规范“安全阀”。构建全方位监管体系,确保编制管理依规落地。联合组织、人社、巡察、审计等部门,探索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反馈等工作机制,将机构编制工作及纪律执行情况纳入巡视巡察、党委督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形成监督合力。聚焦关键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党管机构编制、机构改革落实、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及“三定”规定执行情况,全程跟踪问效,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为编制资源规范使用保驾护航。(供稿 中共沁水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赵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