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旅游、古建打卡、非遗美食,“好运之城”魅力四射;“合汽生材”新兴产业成形成势,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退盐还湖”、生态修复,山水城融合发展……从生态保护到文商融合,从产业转型到民生改善,多组亮眼成绩折射发展活力,为2024年运城综合排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写下生动注脚。
实干成就未来。锚定“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今年以来,运城各级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拧紧发条,善谋实干、拼出精彩,全速起航。
文商融合激发活力
倾力打造旅游热点门户
畅游岚山根,民俗表演喝彩阵阵,非遗好物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着官服、披铠甲的“刘关张”兄弟古风迎宾,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假日期间,运城拿出“看家本领”引来八方游客。
凭借地方文化特色与非遗“独门手艺”,运城一直是备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争相打卡的古建旅游热门城市。
今年以来,运城围绕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紧扣“人气、特色、高端”,坚持以文引流、以旅聚势、以商增值,加快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掀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着“国宝第一市”金字招牌的运城依托深厚文化底蕴,以文引流,聚集产业发展人气。
宋韵悠悠、南风薰薰,大型实景演出《宋韵·南风歌》迅速“出圈”;永乐宫壁画的黄帝纪元历、Q版“关小爷”手办,以别致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抢手货……创新表达形式,丰富展示手段,运城统筹做好文物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支持文旅、文博、文创、文艺联动发展,携手携程等在线旅行社,以丰富的文旅活动和精准的宣传营销,引入客流,引入流量。
流量是文旅产业的活力源泉,变流量为“留量”,运城以旅聚势,打造特色产品业态。实施景区创A提档升级行动,推动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鹳雀楼、永乐宫、五老峰等景区争创5A。加快盐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和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申报。充分发挥文旅产业强大的集聚支撑作用,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提高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流量是文旅消费的“根本”,变流量为消费增量,运城以商增值,构建多元化市场,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占比。向高附加值演进,促进区域消费升级,用一系列创新性、消费性和带动性“首”发经济推动消费市场提质增量,撬动消费持续增长。围绕创新消费场景,推进盬街二期、盐化工业遗址活化项目,推动“四菜一汤一饼”地标美食和文娱演绎,依托国保单位和非遗代表性项目,打造非遗文创超级IP。鼓励景区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以及康体疗养、文化体验等多种娱乐业态,逐步构建起旅居相宜、主客共享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体系。
紧抓旅游发展风口,运城以特色文旅活动聚集人气、以多元消费业态留住客群,真正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创新驱动“智造”升级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6日,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2025年第一次“三个一批”活动。活动签约项目33个,开工项目28个,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新兴产业。
3月28日,运城市承接产业转移(长三角地区)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现场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191.5亿元。
……
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今年以来,运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征程上动作频频。通过强化项目支撑、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倾力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接门户,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了强劲有力的步伐。
“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2024年,以“合汽生材”为代表的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围绕“合汽生材”,运城继续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合”的赛道上,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建设亚新科、阳煤千军等10个以上智能工厂,加速打造信创产业链,实现数字经济规模增长16%;在“汽”的领域,夏县、平陆、永济汽车配套产业园聚发展,引进新能源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项目;在“生”的阵地创新突破,推进亚宝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朗致容量注射剂、华康辐照灭菌等项目,培育引进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优质企业,打造晋南新特药基地;在“材”的方面,发展碳基、铜基、铝镁精深加工等新材料产业,推动北铜新材料新建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和覆铜板等项目,实现链式集群发展。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运城市聚焦制造业,紧盯短板弱项,拿出实招硬招,变制造为“智造”,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增1—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加快山西建龙绿色低碳改造、宏达钢铁绿色低碳薄带铸轧一期等项目,提高传统工业的“含绿量”“含智量”。
着眼未来产业,运城前瞻布局。谋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发展方向,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加快英飞拓5G智能终端项目建设,确保鸿运智控3D智能电子触摸屏、星辰云图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投产。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普及应用。
从新兴产业培育成势,到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再到未来产业抢滩布局,传统与现代交织,新兴产业与未来科技碰撞,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在河东大地徐徐展开。
山水城融合发展
绘就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高空俯瞰,滚滚黄河宛如丹青高手,在运城绘下345公里壮美画卷。10万只候鸟翩跹,给好生态“投”下宝贵一票。漫步盐湖,群山倒映,城湖相望,或见市民慢跑骑行、健身锻炼,或见游客观水赏景,132平方公里的盐湖成为大家拥抱自然的诗意栖息地。
坚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城市品质提升一体推进,运城正加快建设山水相依、水城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持之以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改善环境质量。运城将改造焦化、水泥等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淘汰工业园区落后燃煤设施;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拧紧入河“阀门”,所有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运行,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全部竣工、整体达效;抓好23座尾矿库污染防治,创建“无废城市”;发挥绿电资源优势,探索绿电直连、绿电产业园区试点,打造零碳低碳产业园区,布局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
持之以恒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守好绿水青山。运城着眼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滚动实施黄河流域“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和“绿满运城”一系列行动,加快中条山生态修复、伍姓湖水质提升等项目,谋划涑水河生态复苏工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亮“底色”。
新年伊始,运城市四套班子领导和110余名干部职工,齐聚盐湖北坡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用铁锹和汗水,为盐湖生态修复和城市美化增添一抹新绿。与此同时,在沿黄8个县(市),36.9万亩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也全面开始。新增人工造林1.9万亩,森林抚育1.9万亩,扩绿、护绿并举,生态家底愈加殷实。
山水是运城当之无愧的主角,在做好盐湖系统治水和生态修复、“退盐还湖”后半篇文章的同时,运城深化山水城融合发展理念,对治山、理水、营城一体推进,绘就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以中条山为屏、盐湖为脉、城市为核,运城从每一个细节着手,统筹推进规划设计、项目建设、治理提效,高标准建设盐湖北坡廊道、盐湖与中条山过渡带,打造古今对话的城市会客厅。聚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推进水系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同时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物古迹、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改造盐化四厂打造“河东记忆”文化地标。通过精心勾勒每一寸土地的用途,运城独特魅力持续绽放,让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周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