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乡镇动态

刚柔并济,精准矫治——郑庄司法所社区矫正“三步工作法”

发布时间:2025-09-08 15:18:20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社区矫正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特殊人群的顺利回归。作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我们直面社矫对象,任务艰巨。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套“摸底数、强管控、促新生”的“三步工作法”,扎实稳定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第一步:精准把脉,以“谈心”打开心锁

监管的前提是了解。我们坚决摒弃“重管轻教”的旧观念,将“一对一”谈心谈话作为工作的起点和基石。这不是程序化的问询,而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深度交流。通过创设安全、私密的谈话环境,我们引导矫正对象倾诉个人经历、家庭困境、现实诉求及心理波动。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精准把脉”,让我们不仅掌握了他们的行为表现,更洞悉了其思想根源和面临的真实困难。这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了解”的转变,为监管工作注入了人性的温度。

第二步:联动聚力,以“查访”筑牢防线

单打独斗无法应对复杂局面。我们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公安、卫体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查访机制。一是信息共享,与公安部门互通情报,对重点人员动态做到即时掌握,确保监管无盲区。二是精准排查,联合卫体部门,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或药物滥用问题的对象进行专业评估和干预,将风险化解于萌芽。这种“司法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模式,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形成了监管合力,实现了从“底清数明”到“管控有力”的升级,筑牢了社区安全的“防火墙”。

第三步:教化结合,以“活动”重塑人生

矫正的终极目标是重塑健全人格,助力回归社会。我们坚持“管、教、帮”相结合。一是强化教育,通过组织集中学习法律常识、典型案例,并进行个别化的心理疏导和警示教育,彻底扭转其错误认知,增强其法治观念和身份意识。二是公益修复,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与社区卫生清扫、敬老服务、交通协管等公益活动。这不仅是劳动,更是一种“行为修复”和“社会补偿”。他们在奉献中感受自身价值,收获社会认同,有效修复了社会关系,重拾了生活信心,实现了从“社会负担”到“积极元素”的软性过渡。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用心用情去了解,借势借力去管控,精准精细去帮扶。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实现“矫其行、正其心、安其身、助其归”的治理目标,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平安社会贡献力量。( 供稿 邓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