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村镇紧紧围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目标,以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为契机,切实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把“守法治底线 建设美丽乡村”,把强化“法润乡村”、精准普法宣传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服务群众、服务法治,让“法润乡村”像一盏明灯,照亮乡村治理之路,护航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高标准建设产业振兴“服务站”
近年来,中村镇强力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打造了以镇经管站、综治中心、乡村振兴办为主体的产业振兴服务站,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产权改革、土地流转等基层治理工作上扎扎实实做到了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运行机制注重指导调解、法治宣讲、志愿服务等“多轮驱动”,聚力打造“法润乡村”服务品牌。从“纠纷不出村”到“产业有法依”,从“小案暖民心”到“乡村树新风”,以普法之力深耕沃土,让“法润乡村”服务品牌在历山脚下展现勃勃生机与活力,绘就出一幅“法护产业兴德润乡风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高质量架起基层多元共治“连心桥”
中村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全科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托底作用。按照“划好一个格、织好一张网、建好一支队伍”的思路,建立网格党小组,推动网格工作做精做深做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事项,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基层治理工作提速增效。该镇坚持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闭环处置中,实现“多网合一”,将人员、事务等的资源有效整合,通过搭建“秋根说事”平台,落实多部门协作形成治理合力,通过网格员、小组长排查到的矛盾纠纷,及时联动调解队伍进行调解,坚持做到矛盾不上交。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规范化,通过线上线下为群众办理业务,调处成功率90.66%,办结率为95%以上,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工作,积极发挥网格“铁三角”作用,高质量架起基层多元共治“连心桥”,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米”。
——高效能营造精准普法“好氛围”
中村镇在“法治乡村”建设中,一是强化精准普法,有效开展法治+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全科网格围绕“法治宣传七进”活动,结合大力弘扬宣传舜耕文化、德孝文化主题,运用开展各类民俗活动,进行精准普法,让法治元素融入乡村生活。今年在“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利用本地特色文化民俗文化,开展“法治+民俗文化”宣传,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文艺节目做好精准普法,使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认识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群众法治认同感;二是办好普法讲座、进村入户普法夯实普法基础。今年中村镇先后组织全镇党员干部举办普法讲座集中开展了国家安全、民法、信访工作条例、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以案释法,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成群众能听得懂、用得上的法律知识,为乡村营造了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尚。全镇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法律知识、结合实际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实在在地用法治护航乡村振兴,进一步为法治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凝聚人气;三是深化普法宣传,打造法治宣传新环境。中村村、张马村建起农民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墙,设置法治建设公益宣传栏、广告牌,营造了法治乡村建设新风貌。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深化法治乡村宣传,优化法治建设环境,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使精准普法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土地流转、农村产业发展等事务中,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监督依法依规推进,在弘扬乡风文明时,用法律规范群众行为,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村镇精准普法宣传教育,有效解答了群众的法律困惑,普及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持续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广泛普法、精准送法,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共同为培育文明乡风凝聚法治力量,为建设“文旅康养名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供稿 中村镇 杜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