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围绕“文旅康养名镇”建设目标,以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弘扬时代新风助力乡村振兴为突破,全面落实一系列移风易俗新措施,真正让移风易俗在基层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的长效机制,让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一、多元宣传,管好移风易俗“责任田”
中村镇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上创新宣传模式,今年初镇党委、政府精心部署,明确工作目标,组织开展了以“移风易俗传美德,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各种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一是聚焦重点。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手册,耐心讲解婚丧嫁娶简办、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等内容。二是用好平台。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借助微信公众号发布移风易俗相关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和文明新风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举办“革旧俗,树新风”移风易俗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旧俗弊端,生动阐释新风的意义,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理解与认同。三是落实措施。如各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体,党员干部带头,整合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资源,通过“村村响”广播、电子显示屏、文明集市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构建起立体化的宣传网络。让殡葬改革“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变成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二、健全机制,夯实移风易俗“硬根基”
中村镇按照市县各级部门要求,与时俱进,结合农村实际,持续关注民风民俗,及时完善村规民约,及时纠正不良风气,一旦发现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第一时间上门劝导,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让退休干部和党员代表对各村的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监督,把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写入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的操办标准等,使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让文明理念“传”入千家万户,“播”到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心坎。
三、思想铸魂,掀起文明风尚“新浪潮”
中村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干部带头“讲文明、树新风”,通过采用党员干部经常会通过“交心谈话”或“入户走访”等方式,以弘扬和传承舜耕文化、德孝文化为出发点,铸乡村振兴发展魂、塑精神文明建设新形象。不断了解群众的想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动员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当中。把基层治理大事小情由村中事变成家中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全镇各村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推动村民逐渐摒弃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群众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使全镇人文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中村镇让群众明白,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高度重视文明新风在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细化完善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明确村民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坚持强化教育,从村规民约作为切入点,发动村内志愿者以老党员讲党课、青年宣讲奉献等形式,创新“书记讲党课”内容、多角度推出“党员话家风”、“讲好中村故事”、“纪法小课堂”等宣讲品牌,让基层党员、群众近距离接受红色、家风、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中培育乡风文明。
四、文明积分,推进移风易俗跨越“新高度”
中村镇充分发挥“积分制”管理效能,抓好建章立制,将积分制融入移风易俗工作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强化示范引领,围绕治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广泛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让文明乡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有力有序、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积极整合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力量,将移风易俗与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工作有机融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场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围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元宵节”、“三八妇女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舞蹈比赛、猜字谜等文化展演,逐渐把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融入行动自觉,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凝聚力量,培育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弘扬良好道德风尚。(供稿 中村镇 杜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