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乡镇动态

十里乡:闲置厂房“焕新”记——从秸秆项目停摆到连翘产业崛起

发布时间:2025-10-20 15:59:19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在沁水县东北部,晋城、长治、临汾三市交界的群山间,十里乡东峪村一座闲置厂房的“重生”,成了当地产业转型的生动注脚。曾经因电力不稳、产业不符而闲置两年多的秸秆加工厂房,如今摇身变为全乡中药材加工购销基地,带动集体与农户增收显著,更串联起覆盖全乡的连翘产业链——这场“闲置变宝藏”的蜕变,藏着十里乡锚定优势、做强主导产业的深层思考。

时间回溯到2020年,彼时山西菡木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着秸秆加工项目落户东峪村,总投资85万元的厂房拔地而起,计划用当地秸秆生产环保纸杯、茶杯。可理想与现实很快碰撞:十里乡地处偏远,属水电供电区,电力资源薄弱,生产中频繁无故断电,设备多次停工返厂,企业损失不断扩大。2021年5月,项目无奈停摆,这座崭新的厂房就此闲置,80余万元扶贫资产陷入“沉睡”。

“厂房不能一直空着,可再上项目,绝不能重蹈覆辙!”闲置的两年多里,乡村两级干部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们带着“为什么失败”的反思,先后对接餐饮服务、农机厂房、筷子加工等多个投资意向,却一次次在实地调研后主动否决。“餐饮不符合全乡产业规划,农机经营缺少经验,筷子生产同样绕不开电力和运输短板。”东峪村党支部书记回忆,每一次否决都是一次校准——必须找一条贴合十里乡实际的路。

转机出现在2023年。这一年,十里乡党委“两品六业五共建”发展思路明确,“红色文旅”与“连翘药材”成为全乡重点打造的两张名片。而十里乡坐拥12万亩野生连翘资源,中药材年产值达5000万元,可当时全乡仅有一处中药材购销平台,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连翘是咱的老本行,有资源、有基础、有市场,这不就是最好的方向吗?”乡村两级干部一拍即合,决定以连翘产业为突破口,盘活闲置厂房。

思路既定,招商引资迅速落地。山西十里皇翘药茶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抛出橄榄枝,计划利用菡木源旧厂房及原东峪乡政府闲置房屋,打造东峪中药材加工厂。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一年时间里,170余万元投资陆续注入,厂房内部设备更新、功能分区优化,曾经沉寂的空间重新响起机器声。投产后首年,不仅兑现了2020年至2024年帮扶资金分红累计4.8万元,更成为全乡连翘收购、加工、销售的“枢纽”,农户采摘的连翘有了稳定销路,村集体也多了一笔可观收入。

东峪中药材加工厂的成功,只是十里乡连翘产业布局的第一步。为了让产业链更稳固,乡里趁热打铁,在井沟、沙庄、范庄三个连翘主产地,新建三个村集体中药材购销平台,形成“一核心三节点”的购销网络,覆盖全乡所有连翘产区。同时引进山西十里皇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企地联合”模式,还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开发连翘替抗产业,从原材料收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让连翘产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以前卖连翘得等贩子上门,价格没保障,有时还会被压价。现在合作社统一收,价格比市场价还高一点,省心又划算!”东峪村农户王大叔的话,道出了产业模式的优势。十里乡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机制:农户上山采摘连翘后,由村合作社按不低于市场价统一收购,再交由龙头企业对接大型药企销售。这一模式不仅砍掉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购销成本,更有效遏制了流动商贩“抢青掠青”的行为,保护了野生连翘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如今走进东峪中药材加工厂,分拣、烘干、打包的流水线有序运转。这座“重生”的厂房,不仅激活了闲置资产,更成为十里乡产业发展的“警示灯”与“导航标”。乡干部坦言,从秸秆项目失败到连翘产业成功,最大的收获是摸清了发展规律:“不能盲目跟风上项目,得先看自己有什么——十里乡的优势在绿水青山,在12万亩连翘,不在不具备基础的小工业;也得看市场要什么,产业链缺什么,这样才能让项目扎下根、长得稳。”

下一步,十里乡将继续以连翘产业为核心,完善深加工体系,推动文旅与药材产业融合,让更多“沉睡”资源活起来,让主导产业强起来,让农户的腰包更鼓起来。这座群山间的乡镇,正以务实的脚步,走出一条靠山吃山、靠山兴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