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乡镇动态

十里乡西峪村: 红色引领绘就乡风文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8 09:59:38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作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沁水县十里乡西峪村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近年来,该村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深耕红色资源、强化组织引领、推动产业融合、改善人居环境,走出一条红色赋能乡风文明的振兴之路,让老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红色铸魂,筑牢文明根基 

走进西峪村,红色印记随处可见——修缮一新的革命家战斗生活旧址、庄严肃穆的红色纪念雕塑、内容丰富的太岳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无不诉说着这里的革命过往。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爱国将领武士敏将军血染马头山,数千名烈士长眠于此,厚重的革命历史,是西峪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传承红色基因,西峪村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抓手,系统整合红色资源:完成4011平方米室外立面改造,打造800米主街休闲景观,建成红色教育大讲堂、乡村记忆展馆等教育空间;编排红色情景剧,生动再现革命岁月;推行“人人会讲革命故事、人人能唱红色歌谣、人人可以现场讲解”的党员教育机制,让红色文化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为乡风文明注入精神内核。

组织领航,凝聚共建合力

乡风文明建设,组织是核心。西峪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将党建工作与乡风建设深度融合:细化村“两委”分工,压实红色传承与文明建设责任;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清洁街巷净环境”等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整治环境、宣讲政策、服务群众,形成“我为红色西峪添把力”的浓厚氛围。

在治理模式上,该村创新推行“集体+企业+村民”共管共治:委托专业公司运营红色旅游,既保障红色资源规范开发,又吸纳村民就业;依托现有管理体系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把控资金流向,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乡风建设与民生改善上,既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又提升了治理效能,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产业赋能,激活文明动能

乡风文明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西峪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文创”融合产业,让村民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实现增收致富。

据统计,该村年均接待游客约5000人,带动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人均约200元,催生15个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经营农家乐、民宿、红色餐厅,日子越过越红火;红色情景剧演出、革命旧居讲解、红色讲堂宣讲等岗位,也为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精神传承”与“经济增收”双赢,让乡风文明建设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环境提质,擦亮文明底色

优美宜居的环境,是乡风文明最直观的体现。西峪村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从“路、光、水、厕、养老、党建”六大维度发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024年垒砌护路坝,2025年改造进村危桥、完成街巷硬化,解决“出行难”;2023年维修补装路灯,2025年新增90盏路灯,实现主路与巷道亮化全覆盖;2024-2025年攻坚生活污水治理,改造自来水管网、新建水池,建成138座卫生厕所,改善水环境与卫生条件;升级日间照料中心、修缮党群服务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如今的西峪村,巷道整洁、路灯明亮、庭院雅致,村容村貌实现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转变。村民们都说:“村里环境好了,生活舒心了,大家更愿意参与文明建设,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直面挑战谋长远,西峪村在建设中也曾面临资金压力、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村“两委”通过争取上级资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党员联户宣讲、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等举措,逐一破解难题,确保乡风文明建设成果持续巩固。

如今的西峪村,红色底蕴更深厚、村容村貌更靓丽、村民生活更幸福。未来,西峪村也将继续以红色为笔、以文明为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新篇,为全国老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西峪样本”。(供稿 李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