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村镇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该镇紧紧围绕县委“六统一六提质”工作要求,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原则,以守护生态文明为核心,同步完善基层设施与群众文明习惯培育为载体,实现生态美与宜居美的统一。通过“清、整、建、管”多措并举,为推动“文旅康养名镇”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筑牢生态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
中村镇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强化环保治理责任监管,全面常态化清理河道、公路沿线垃圾,杜绝企业及养殖户废水直排,建立“一村一策”人居环境治理台账,全面消除污染源,对群众生活水源地等进行科学划定保护区、设立标识,实施生态管护政策,全面排查畜禽养殖企业,普及有机发酵床,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在全社会形成生态发展新理念。
二、优化人居环境,打造洁净宜居空间
一是垃圾污水闭环处理: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体系,配备分类垃圾桶与大型垃圾箱,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规范处置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优先在集镇、人口密集区铺设污水管网,偏远村庄采用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模式,实现污水达标排放;二是村容村貌精细提升: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私搭乱建、残垣断壁与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农村公厕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三是生态化绿化美化:编制村庄绿化台账,利用闲置空地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沿河道、道路建设生态步道,实现“应绿尽绿”。
三、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整治成果持续稳定
中村镇不断优化环保整治机制,加大网格化责任管理力度。首先建立镇、村、组三级全科网格体系,由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包片包户,实行每日巡查、每周汇总,确保责任全覆盖无死角;其次开展多元主体参与: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参与。引入专业企业参与垃圾清运等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专业运营”格局。最后强化考核与宣传并重:将整治成效纳入村年度考核,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广播、民俗活动、环保节日宣传等方式普及生态知识,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为“文旅康养名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供稿 中村镇 杜闻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