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2021年专题>(已归档)国史

诵读|三晋英模: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申纪兰

发布时间:2021-07-04 15:47:32 信息来源:山西云媒体

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申纪兰

他们是历史造就的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是三晋大地的火炬,他们的名字就是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里是《山西话》特别节目——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之三晋英模,今天我们来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申纪兰 ”。

申纪兰幼年丧父,生活十分贫困,17岁嫁到了西沟村。当年的西沟村是一个荒山秃岭的穷山沟,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山上几乎没有植被,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西沟村的贫困面貌,申纪兰决心向穷山恶水宣战、向荒山秃岭进军。她联络了十多个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组,每天带着“娘子军”起早贪黑上山种树,跟男人们一起劳动,共同生产。时任党支部书记的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勤奋能干的申纪兰被推选为副社长。

申纪兰克服各种阻力,走村串户劝说妇女们冲破“好女走到院”的陋习,下地劳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一天天红火起来,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干同样的活,女社员得到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当时,合作社规定男人下田一天记工10分,女人只记5分,而且还要记在家里的男人名下。申纪兰带领女社员跟男社员学技术,开展劳动竞赛,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证明女人干活绝对不输给男人。在她的多次争取下,西沟合作社重新制定了男女“同工同酬”的记工办法。1953年1月,《人民日报》报道了申纪兰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

1973年,中共山西省委让申纪兰担任省妇联主任,级别正厅。当领导提出给她转户口、定级别时,申纪兰一一谢绝了。她说:“我的级别是农民,我的户口只能留在西沟。” 

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带领乡亲们起早贪黑,栉风沐雨,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使西沟村变得山清水秀、地肥水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申纪兰又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年逾花甲的申纪兰为西沟村全面建小康确立了新目标:绿色西沟、工业西沟、旅游西沟、现代西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爱劳动的申纪兰又有了新想法,“要把村里人往富路上引,得满世界想办法”。1984年冬,申纪兰带领几名村干部到南方考察。所到之处,乡镇企业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让申纪兰一行人热血沸腾。经过半个多月的考察,她和支部一班人终于认清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1985年4月,他们决定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建一座铁合金厂。

从此,申纪兰上项目,办企业,跑市场,找销路,做广告,带着干粮四处奔波,纪兰饮料公司、纪兰绿色产业公司等企业相继成立。西沟的山野菜、大红袍花椒、旱地瓜果、核桃露饮料等,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

进入21世纪,申纪兰不断解放思想,立足西沟,放眼全国,跳出西沟发展西沟,带领西沟人除在太原开办“西沟人家”一部、二部、三部外,又组建了山西纪兰房地产开发公司、山西纪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使西沟村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新格局。

在申纪兰的带领下,西沟村重点抓住绿色产品、青色产业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在西沟,森林覆盖率达84%,初步形成了以核桃露、松蘑菇、小杂粮为主的绿色产品,以建材、硅铁、电石为主的青色产业和以“纪兰、西沟”名人名村为品牌,以西沟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新景点为主的红色旅游文化。西沟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再一次走在全市、全省和全国的前列。

申纪兰坚持扎根西沟,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太行山那个小山沟中全心全意地奉献着。她于195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79年、1989年两次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5年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申纪兰还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参加了第二至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从1954年到2018年,她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