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2025年专题>2025沁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沁水县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1 19:23:28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沁水县十七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5年3月10日沁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沁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沁水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沁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县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计划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地三区五提升”战略部署,认真执行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较好完成年度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持久动能,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也要高度关注部分经济指标未达预期、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和挑战,需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县政府提出的2025年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指导思想明确,符合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建议县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县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沁水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沁水县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完成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三地三区五提升”战略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有效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树牢系统思维,塑造发展新优势。统筹好培育新动能与更新旧动能、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等关系,持续推动煤炭产业提质提效、煤层气产业延链强链、新能源产业扩容增量,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沁水经开区主阵地作用,壮大新材料产业,打造技术创新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好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计划的引领作用,优化布局、提升品质,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科学谋划布局一批事关全县长远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提升“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扩大内需支撑,激发发展新活力。全面落实好关于扩大内需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加快推出精准管用的配套措施,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实好“两新”政策,把更多本地消费品纳入支持范围。加快推进“两重”建设,把好项目审核关。统筹用好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建设资金,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进一步拓宽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等招商渠道,加大引资稳资力度,确保项目招得进、落得下、建得快、效益好。

(三)加快深化改革,优化发展新环境。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严格落实权责清单,深化涉企审批事项优化整合。拓展网上办事广度深度,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较高水平,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在市场中能够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增进民生福祉,开创发展新局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高度关注人口变化趋势,科学研判教育、养老、托幼等民生需求,前瞻布局普惠性、基础性民生设施。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大民生和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