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镇巡礼

十里乡孝良村:亮出文明乡风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4-09-24 16:44:22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十里乡孝良村地处沁水县东北边陲的东峪小盆地,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现全村共有12个自然庄,4个村民小组,330户,813口人,其中常住户数186余户,常住人口382余人。孝良村两委干部共4名,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6名,下设3个党小组。耕地面积2688亩,林地面积4695.8亩,以种植业为主,是一个以种植玉米为主的纯农业村,辖区内有“丈八寺”“古长城”等古建筑遗址。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倡导移风易俗、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村精神文明创建基础不断夯实,载体不断丰富,文明创建成果显著。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为切实加强我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建设活动落到实处。我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纳入我村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督促检查,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全体党员村民自觉参与创建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党员群众思想

我村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干部素质提升的最大着力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以主题宣讲的方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市县关于文明创建工作的会议精神,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树立文明形象。通过入户走访,树立身边先进榜样的方式把党的思想精神传递给群众,让村民了解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意义,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原动力,引领了群众思想。

三、加强阵地建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能涵育文明乡风。近年来,我村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抓建设,提能力,强素质为重点,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使之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抓建设,制定实施了孝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及分工,建有农家书屋,综合文化广场,棋牌室,图书阅览室等多功能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藏书千册,2024年为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安全,投资了15万元,对综合文化广场进行修缮。提能力,整合我村现有人才资源,组建了以党员干部为领导核心的志愿服务队7支,如理论宣讲队,文化服务队等,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转发相关公众号23篇,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活动31次,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能力。强服务,结合实际收集村民需求,根据需求分类,精准对接群众,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质量,2024年至今收集解决群众问题约78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开展多元活动,深化志愿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丰富他们的生活,孝良村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致力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自2024年以来,我村先后开展了“元宵节八音会”、“学雷锋树新风”、“清明祭英烈”、“七一慰问”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连续多年开展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学习典型;支持了全县乡BA篮球城东片孝良赛场;同时代表乡政府参加了三河口文体秧歌操大赛,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凝聚力。

五、依托当地实际,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孝良村结合现有基础条件,整合全村106户1279亩土地,和农户签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将没时间、没精力、不愿意种地的农户的土地统一托管起来,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进行托管,在不改变土地性质、承包关系、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为村民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开创了全县村集体经济参与农村土地托管服务的先河,盘活了闲置土地,为农民提供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从种到收到售的全程化、半程化农事环节服务,还蹚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孝良村也将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村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展现孝良村经济向好、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良好风貌,以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美丽新风打造着力打造文化孝良、生态孝良、产业孝良、美丽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