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中村镇党委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该镇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机结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围绕中心工作,找准立足点,凝心聚力筑牢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文化阵地,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一、学思践悟强党性 补钙赋能转作风,培树党员的为民服务情怀。
中村镇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把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持续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会议和干部例会学习的重要内容,按照镇党委学习计划,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机关周例会、党支部集中学习、镇村干部例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带头领学。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让党员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更加牢靠。把政治理论学习同能力素质提升结合起来,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着力锻造信念坚定、政治敏锐、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党员队伍。通过学思践悟强党性 补钙赋能转作风,焕发党员精神面貌,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让党员不仅学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精髓、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乡村治理的妙方妙招,更鼓足了实干担当的劲头,厚植了为民服务的情怀。
二、严守思想阵地,筑牢意识形态防线,打造文明和谐营商环境。
中村镇党委从严落实“四种责任”,加强“六类阵地”分类指导,做好意识形态各领域特别是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排查、预警防范、研判化解等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度挖掘具有中村特色的农耕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村故事、树好中村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所作用,打造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移风易俗,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培育涵养文明乡风,抓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文旅康养名镇”发展,打造文明和谐的营商环境。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中村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主阵地,开展 “我们的节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法律法规进校园”等活动,同时加强镇文化站、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基层文体设施的建设管理,通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巩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载体,培育群众志愿服务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使之内化为群众的认同、信念、信仰,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发挥文化监管作用,对抖音、视频号等各类自媒体进行监管,引导群众拍摄优秀文化短剧,如护林防火、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交通安全,具有现实生活教育意义的抖音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精神文明建设,践行文明生活,传播文明精神、践行文明理念,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供稿 中村镇 杜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