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经济发展

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发布时间:2023-02-10 15:32:55 信息来源:沁水县人民政府

——2022年沁水县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沁水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地三区五提升”总体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积极作为,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6.8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高于全省水平(4.4%)6.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7.3%)4.0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1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高于全省水平(8.0%)7.2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11.9%)3.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长14.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9亿元,增长20.3%,增速高于全省水平(5.9%)14.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9.0%)11.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1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5亿元,增长0.7%,增速高于全省水平(-2.4%)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0.6%)1.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8.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0亿元,增长57.4%,增速高于全省水平(21.8%)35.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40.6%)16.8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57.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338元,增长7.1%,增速高于全省水平(5.6%)1.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6.6%)0.5个百分点,排全市第3位,两年平均增速7.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53元,增长8.0%,增速高于全省水平(6.6%)1.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水平(7.1%)0.9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位,两年平均增速9.6%。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攻坚克难,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2022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经济大盘保持稳定,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继2021年迈上“300亿元”台阶后(331.1亿元),再次发力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得到进一步显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3.1:84.0: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87.2%和11.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9.8和1.3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的协同拉动下,全县经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2.农业生产稳中向好。202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据市调查队反馈数据:全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4.4万亩,同比增长0.7%;粮食总产量达11.4万吨,同比增长2.0%。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据汇总数据统计,全年全县生猪出栏23.8万头,增长21.0%;牛出栏1589头,增长2.1%;家禽出栏1868.7万只,增长0.6%;肉羊出栏20.5万只,增长18.5%;肉产量4.7万吨,增长7.5%;蛋产量0.4万吨,增长4.1%。水果、蔬菜及食用菌生产稳定,全年水果总产量1.2万吨,增长6.9%;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9万亩,增长3.3%,总产量7.5万吨,增长3.7%。

3.工业经济持续发力。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14.4%)加快0.8个百分点。一是采矿业拉动强劲。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8.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5.9个百分点。二是煤炭行业压舱顶梁。煤炭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规上工业加快3.3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5.9%,是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民营企业增长较快。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共78家,其中,民营企业4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重为53.8%。规上工业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增速快于规上工业0.1个百分点,占比为20.3%,拉动规上工业增长20.3个百分点。

4.服务业运行稳健。2022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5.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6.7%,增速排全市第2位。其中,占比31.8%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8.2%,拉动服务业增长2.5个百分点;占比20%的批发零售业在山西兰花科创销售有限公司的强力拉动下(全年销售额69.8亿元),完成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6.0%,拉动服务业增长2.6个百分点。

(二)强基固本,发展质量取得“新实效”

1.企业运行质量提升。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8.9亿元,增长68.9%;实现营业收入762.5亿元,增长33.3%;营业收入利润率23.5%,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涨幅明显,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2.重点产业发展较好。2022年,第一产业投资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激发了各类资本投入农村的信心和动力,共完成投资额4.3亿元,增长16.4%;制造业完成投资额7.3亿元,增长74.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额19.1亿元,增长59.7%。

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势强劲,突破40.0亿元大关,较去年增长57.4%。其中,占比72.2%的税收收入增长66.6%。从税收增收项目看,主体税种增长较快,资源税增长44.5%,企业所得税增长226.6%,国内增值税增长37.4%,个人所得税增长19.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9亿元,增长56.8%。

4.金融支持有力有效。2022年12月末,全县金融运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实现了“双增”。各项存款余额198.1亿元,较年初增长24.3%,增加3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5.7亿元,较年初增长18.9%,增加14.8亿元。

(三)务实创新,新兴动能迸发“新能量”

1.能源生产保障有力。全县不断加大生产力度,持续推进能源增产保供任务落实,实现了煤、气等持续安全稳定供应。2022年,全县规上原煤产量4061.7万吨,增长4.6%;煤层气产量51.1亿立方米,增长8.8%;洗煤产量2367.6万吨,增长19.0%;液化天然气产量76.2万吨,增长2.9%。

2.工业新动能不断壮大。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拉动全县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3.新能源发电表现亮眼。我县新能源发电包括风电和水电,以风电为主力,2022年,全县风力发电4.0亿千瓦时,占规模工业电力比重达19.5%,增长22.6%。

4.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据县行政审批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1699户,增长34.94%。其中,分别新登记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640户、5149户和226 户,分别增长26.74%、41.96%和20.16%。

(四)调整结构,内需激发释放“新潜力”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全县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9亿元,增长20.3%。从项目个数看,全县在建项目30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3个,竣工项目66个。在建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92个(不含房地产项目,房地产5000万以上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1个(含房地产项目,房地产亿元以上9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3亿元,增长16.4%;第二产业投资80.2亿元,增长21.4%。其中,制造业完成7.3亿元,增长74.0%;第三产业投资18.4亿元,增长16.4%。分领域看,工业投资80.2亿元,增长21.4%;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增长58.7%;民间投资22.3亿元,增长52.5%;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2.7亿元,增长41.1%。

2.市场消费承压回补。2022年,尽管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但在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利好因素带动下,限额以上消费总体保持稳定,内需得到有效回补。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5亿元,较上年增长0.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1亿元,增长2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5亿元,增长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0亿元,增长0.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零售额5.2亿元,增长0.4%;零售业完成20.9亿元,增长0.7%;住宿业完成0.5亿元,增长0.2%;餐饮业完成4.9亿元,增长1.1%。按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2.8亿元,增长30.9%;餐饮收入2.5 亿元,增长42.9%。

(五)上下同心,民生福祉获得“新保障”

1.民生投入继续加大。2022年,全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与民生领域相关的支出(13项)40.5亿元,增长63.3%,占全部预算支出的84.6%。

2.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2年,全县上下进一步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着力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880元,增长7.4%,排全市第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7338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7353元,增长8.0%。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1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3.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2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80人,占市定目标3600人的113.0%;转移农村劳动力5793人,占市定目标4100人的141.0%;城镇登记失业率2.6%,控制在4.5%的目标以内。

三、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全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完成,但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全方位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二产占比越发突出,产业结构有所失衡

2022年,全县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3.1:84.0:12.9,三产服务业比重较上年(16.4%)降低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比重较上年(79.5%)提高4.5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全市最高,三产占比全市最低。受煤炭、煤层气等能源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全县二产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2%(工业87.0%),比2021年的79.6%(工业79.7%)提高了7.6个百分点,表明全县经济对二产尤其是工业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有所失衡,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二)挤压效应作用明显,非煤行业负重前行

2022年,受新入库企业规模小、煤炭行业增速高位运行、沁泽焦化等主要制造业企业增速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占比不断提高,持续挤压新兴行业占比,工业新动能增长较缓。全年全县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18.5%,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1.5%;非煤行业增长3.0%,增速低于煤炭行业15.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18.5%,较上年(24.1%)降低5.6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0.9%下降到今年的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7.4%)分别低于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2%)7.8个百分点。

(三)疫情多点散发冲击,服务业增长不明显

2022年,受全市疫情多轮多点散发的冲击,我县流动性、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影响较大。全年规模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6%,比上年的39.1%回落69.7个百分点。批发业(增速0.4%)、零售业(增速0.7%)、住宿业(增速0.2%)、餐饮业(增速1.1%)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4.3、17.3、19.8、11.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完成55亿元,增长6.7%,但增速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四)新入库项目规模偏小,投资后续支撑乏力

2022年,全县新入库项目123个,虽比去年同期多19个,但投资规模偏小,计划总投资为5000万元及以上的新入库项目32个,仅占新入库项目的26.0%,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占新入库项目的17.1%;500-5000万元的项目88个,占新入库项目的71.6%;资质以上房地产项目3个,占新入库项目的2.4%。大项目接续不足的形势日益凸显,影响我县投资后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总的来看,2022年全县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宏观经济仍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双碳”“双控”刚性约束加大,诸多因素交织叠加,进一步增加了做好2023年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

(一)聚焦全年目标任务,全力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

锚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不放松,有的放矢地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和分析预警,重点针对一产固投、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占比等短板弱项,逐一剖析原因,制定提升举措,保住优势不掉位,推动短板快提升,全力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

(二)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全力构筑二产发展新优势

要继续把稳定工业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工业企业在安全生产前提下,全力组织生产。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调度,最大限度挖掘在库工业企业的潜力。要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压舱石”作用,继续保持全县煤炭稳产增量。要持续推进煤层气产能提升,进一步扩大抽采规模。要推动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不断加大全县新能源装机容量。要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调推进玉溪煤矿、亿欣煤矿等企业“5G+智能矿山”建设,力争尽早增产增效。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科学布局光伏发电,有序实施瓦斯发电,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持续推动“小升规”工作,提供新工业经济的增长点。

(三)聚焦投资项目建设,全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后劲

要坚定不移强化项目第一支撑,系统谋划一批质量高、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精准招引项目,健全招商机制,搭建招商平台,用活阵地优势,精准靶向招商。要围绕项目招引、落地、建设到投产达效,强化审批服务和土地、资金、能控、环评、人才引进、用工招工等资源要素保障,以高质量的服务推进高质量的项目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督导,精准协调,确保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聚焦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力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要狠抓落实《晋城市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实施细则》《晋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晋城市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提振回升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多措并举扩大住宿餐饮和文旅消费,促进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发展。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发力,优化数字基础布局,促进产业数字融合,拓展数字场景应用,深化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支持数字服务业发展。要围绕煤炭、煤层气等优势产业的销售、运输等环节,鼓励企业上规升级。要积极打造平台经济,培育壮大平台企业。(供稿  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