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微信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如画沁水>沁水概况>历史沿革

沁水概况

历史沿革

沁水县历史悠久,考古发现的下川遗址证明距今2.3万年至1.6万年前人类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代,属帝都畿内,至今还有“尧王择婿”“舜耕历山”的美丽传说。夏商两代均属冀州。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封文王十六子于原,是为原国,在今沁水县城西北。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君于端氏食邑,在今沁水县城东22千米的郑庄镇西城村,成为晋国最后的国都。赵肃侯元年(前349),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境属赵国。秦属上党郡。高祖元年(前203),设端氏县,属河东郡。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苏封代共王之子刘忠于端氏,改为端氏侯国。三国曹魏端氏始隶平阳郡。西晋先隶平阳郡,后属安平郡。北魏时,端氏县曾一度废置,复置后隶安平郡,并在今城西30里另设东永安县,隶属泰宁郡。北齐时改为永宁县,端氏、永宁均属安平郡。隋开皇三年(583),端氏县治迁至今端氏村。隋开皇十八年(598),永宁县改为沁水县,县治迁至今县城。二县隶长平郡。唐、五代、宋,二县隶泽州。元至元三年(1266),端氏县并入沁水县,属晋宁路。明代隶冀宁道,清代属泽州府,民国初年废泽州府,改属冀宁道。民国23年(1934),废冀宁道,直属山西省政府。抗日战争初期,沁水属山西省第五行政专员公署。1941年至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在沁水境内设立沁水、士敏、沁南三县。1943年7月,沁水县并入士敏县,1944年3月,沁南县改称沁水县。1947年7月,士敏县并入沁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沁水县长期隶属于山西省晋东南行政公署,1985年,划归晋城市管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沁水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沁水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356-7021911

晋ICP备2021020414号 晋公网备14050002000370号 网站标识码:1405210009